一、零碳新工業與傳統節能改造:1、零碳能源技術:“風光”等清潔能源高效零碳發電技術、
垃圾與生物燃料發電技術、化石能源低碳技術、工業余能利用。2、智能微網、特高壓等新電網技術,動力與燃料電池等工業驅動與儲能技術,智能風機、化工生物合成、智慧能源互聯網、零碳新材料等。 3、節能與能效改造:工業再電氣化與過程再造,傳統工業數字化改造;鍋爐、窯爐、電機、熱泵、空壓機、變壓器、風機、內燃機、壓縮機、泵閥等高效節能設備;光熱建筑一體化技術,建筑節能供熱、制冷技術,能效與清潔生產技術、節能工程等綜合服務。
二、先進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:相變吸收、復合胺吸收、離子液體吸收、膜分離、固體吸附等捕集技術;CO?高效利用與高值轉化技術、化學、生物、地質、礦化等利用技術、碳工業化技術;甲烷、氮、含氟氣體等捕集利用技術。固碳技術:生物固碳技術,封存、壓縮運輸、注入、監測技術等;
三、數字化智慧低碳管理:數字化智慧低碳管理:基于大數據、物聯網、區塊鏈等新技術在碳監控、城市水熱電氣、大氣環境、照明、交通、建筑、工業、節能與能效、社區、工業園區、城市等智慧管理場景應用技術;
四、溫室氣體監測技術設備:先進碳排放監控與管理:氣體監測、顆粒物監測、數字化碳監測,智能在線監測、數據綜合分析診斷、碳監控平臺;碳監測儀器設備:監測儀器,氣象觀測設備、監測雷達、監測無人機、監測無人船、在線監測儀、車載監測器等
。
五、氫能與燃料電池專題展區:制氫技術與設備、燃料電池技術、燃料電池固定式應用、氫/甲醇儲存技術與設備、加氫站成套設備:氫燃料汽車與其他氫能應用技術及產品。
六、先進的生物質燃料技術:乙醇燃料、生物柴油、生物甲烷技術和產品;纖維素乙醇技術、微藻燃料技術、生物制氫技術等;生物燃料生產設備、儀器與設備,生物質(顆粒)氣化燃燒鍋爐等。
七、碳中和服務:碳認證、盤查、計量、標簽等技術與服務;碳匯技術、碳投融資、碳交易與零碳示范工程等。
|